“葭萌”古牌坊
昭化古称“葭萌”。公元316年,秦国灭蜀吞巴并苴,在成都建立蜀郡,在苴国区域建立葭萌县,因此称为“巴蜀第一县”。
东汉建安16年(211年),刘备率部出剑门关进驻昭化,以此为根据地进攻成都。10年后在成都建立蜀汉政权,昭化即成为蜀汉政权的“龙兴之地”,一直被视为“蜀国第二郡”。
其中第一任丞相诸葛亮六出祁山大本营、第三任丞相费祎丞相府、姜维大将军府都设在古城。
宋开宝5年(972年),宋太祖赵匡胤颁旨“昭示帝德,化育民心”,把“葭萌”改为“昭化”,以延续至今。
后历经朝代更替,虽名称多次变化,但作为县制则一直演化了下来。直至1959年,昭化县并入广元县,1985年广元撤县成为省辖市,昭化成为广元市昭化区昭化镇。
古县衙
古科举考棚
古城隍庙,古时凡有城池必建城隍庙,以管理阴间亡魂。
先有路,后有城,以城为关。
古时,从成都到长安(西安),必须从昭化西门进东门出;从长安到成都,则要从东门进西门出。在昭化建城之前,成都和长安的道路就已通了。先有关,后有城,以城为关。
昭化建城以前,这里既有关隘,称“葭萌关”。城池建成以后,“葭萌关”依然存在,它就是昭化城西门,即“临清门”。临清门是古城西门,同时也是“葭萌关”的关口。据考证,以“城”为“关”的关隘,全国仅此一处,其他地方都是分没的。
费祎墓,三国遗迹,至今保存完好。
志虑忠纯,诸葛亮对费祎的评价
敬侯祠
全蜀咽喉,北川锁钥。
昭化自古为四川连接中原地区的交通要道,重兵布控的军事要地,川北重镇。直至民国24年(公元1935年),川陕公路的修筑,过往行旅不再依凭古老的蜀道,古城逐渐萧条。
但古葭萌关轮廓犹存,古城的基本格局和规模则保留了下来。那三座古老的城门,那四周高高的城墙,那颇具明代风格的三街五巷的市内布局,那处处充满三国故事的众多历史遗迹,无不呈现出一种特有的古城风貌。
古城的街道都由青石铺成,庙宇、官衙、乐场等无不呈现出精雕细刻的南方庭院风格,而街两侧的民居,则多为小青瓦穿斗木结构的川北特色。漫步古城,如同进行了一次历史时空的穿越。
天下第一太极,蜀道三国重镇
昭化,位于嘉陵江、白龙江、清江三江交汇处,四面环山,三面临水,自然景色优美,有“天下第一山水太极”之美誉。
远眺古城,雄关漫道。关前关后,山峦叠翠,危岩峭壁,树木萧森,一条石径小道曲折盘桓关上……
今天,天上一直下着小雨,在街上穿行3个小时走遍6处景点之后,不经意中落脚于一条小街上的“红油馄饨小店”,点一碗要15元,却吃出了一种久违了的味道。
那还是45年前,刚当兵时进川修襄渝铁路,也是一个下雨天,从前锋火车站乘汽车到广安县城,第一次吃这种小馄饨,0.15元一碗,一连吃了6碗。时至今日,价格竟涨了100倍。薪资如按当年每月6元津贴计算,也涨了远不止100倍。
世事沧桑,岁月流逝,一切都在变。45年尚且如此,何况这座已有2000多年历史的古城,保存下来,实属不易。
2016.7.23游览
2024.6.1整理于法国普罗旺斯
作者沈子友(心系远山),山东日照人,1970年入伍,1984年军转工,中铁十四局退休。
编辑:李勋修/朱刚/张星华《青烟威文学》编辑部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