从“纸裘、皮裘、长袍到棉袄””,探析我国古代服饰的变迁

从“纸裘、皮裘、长袍到棉袄””,探析我国古代服饰的变迁

大诗人苏东坡人物画像

皮裘与战国时期的落后经济

春秋战国时期,由于战乱频繁,经济落后,在唐朝的纸裘推广之前,人们通常穿皮裘,现在称之为皮草。孟尝君是战国时候齐国的一个贵族,有一回,他出使秦国,被秦昭王所囚禁,欲要杀之。孟尝君被关了之后,很害怕,让自己的门客想一想办法,此时,有人给他出了个主意,去求一下秦昭王的夫人,而礼物就是一件白狐狸皮草。

秦昭王的夫人拿到皮草,很是高兴,于是劝说秦昭王先不要杀孟尝君。秦昭王怕夫人不高兴,只好让人把孟尝君先放了。得到了皮裘后,秦昭王的夫人并不满足,还想再要一件,无奈之下,孟尝君只得趁着秦王对他放下防备,带着一帮人趁夜逃跑了。以一件皮裘换取了性命,可见当时人们对皮裘的喜爱。

“百里奚举于市”的典故,各位应该都是知道的,“五羖大夫”百里奚,是秦穆公用自市场中交换回来的,百里奚成为秦国的宰相后,“谋无不当,举必有功”,内修国政,外图霸业,不仅使秦国百姓过上了衣食无忧的生活,而且对秦国一统天下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。而当初秦穆公交换百里奚,用的便是五张黑羊皮,是制作皮裘的材料。羊皮可以换取奴隶,可见在当时经济不是很发达的情况下,一件皮裘的珍贵性。

《庄子集释》:“百里奚没狄,狄人爱羊皮,秦穆公以五色羊皮而赎之。又云百里奚好着五色羊皮裘,号曰五羖大夫。而汤圣穆贤,俱能好士,故得此二人,用为良佑,皆顺其本性,所以笼之。”

古代贵族着装——皮裘图

长袍与隋唐两晋时期的经济发展

两晋隋唐,经济有所发展,人们大多会选择穿袍。袍其实有点像我们现在的军大衣,是上下连体的一件长衣,有内外两层,里面放着柔软的御寒材料。材料分两种,一种比较高档,用的是蚕丝做的絮;另外一种,有往里面放一些粗麻或者其他的东西,是跟蚕丝特别类似的一种绵絮。自周朝开始,袍就是一种生活的便装。有点像现在的军大衣和羽绒大衣,主要就是为了御寒用。在当时,为了让士兵外出打仗的时候不受冻,给当时的士兵,每人发一件,里面就是粗麻之类的,也抗冻,这是个标配。就有了战袍这个说法。

《诗经·秦风》中《无衣》篇,“岂曰无衣,与子同袍。”一句,还有一个词,叫“同袍之义”,意思就是,两人在战斗中相互帮助,有着过命的交情。以袍子代指过命之交,可见当时对于袍子的重视。毕竟在当时物资匮乏的年代,除了由朝廷发放的一人一件,再想通过其他途径弄到袍子,就是难上加难了。

《诗经·秦风》中《无衣》篇内容

实际上,对于袍子的穿法也有不同的记载,袍一开始也不是单穿在外面。在先秦,袍的外面还得穿一件罩衣。《礼记·丧大记》里面说:袍必有表。当然,也不是所有人在袍外还再罩一件外衣。那时候穷人就穿不起外衣,比如说编写《论语》的曾子,就曾经穷得买不起外衣,这事儿就让别人给知道了,在《庄子·让王》中说他,“缊袍无表”。

《清史稿》中记载:“五年十月,克庐州,加太子少保、头品顶戴。於是庐江、巢县、无为相继克复,被优叙,赐御用棉袍、翎管、搬指、荷包。十一月,移军桐城。”

明代圆领女袍

棉袄与宋元时期的经济繁荣

宋代的中国虽然兵力不足,国力较弱,但经济发展水平却是历代的顶峰,加之宋代开之后,棉花开始大量的种植,所以宋代极其之后的百姓,大都会选择穿棉袄。“袄”一词,最早出现在唐朝,白居易曾为袄写诗“水波文袄造新成,绫软绵匀温复轻。”民间所称的袄是从襦升级而来的。襦,大致的款式像我们现在所穿的衬衣,又像袍子一样,在里面有夹层,可以加上絮保暖,而所谓的袄,比襦长,比袍短,因为里面加了绵絮,所以,又叫绵袄。

这个时候,绵袄的绵,依旧还是丝字旁那个绵。为了保暖,古人又把动物的皮毛当做绵絮填进去,这就有点像我们现在的羽绒服,叫皮袄。皮袄也是个稀罕物。至于木字旁的“棉”,是在《宋书》里面才开始有了记载。

《红楼梦》刘姥姥进大观园

《清实录乾隆朝实录》有言:“又奏、调拨黔兵三千。由汶川出口后。天寒非内地可比。现在所调川兵。每兵除棉袄棉裤外。尚备皮挂皮帽。今黔省兵。除棉袍已由该省置备。其皮挂皮帽。在所必需。饬令加紧备办。按名分给。应用价银。行知军需局动支垫办。于官兵俸饷内扣还。”

古代棉袄

对于棉花的争论

实际上,对于棉花从何而来,史学家们一直争论不休,他们大致上分为两派,一派是“进口说”,认为棉花是由国外进口而来,具体是哪个国家无从得知,另一派则是“本土说”,认为棉花是中国土生土长的植物。

《明史》中记载:“二十一年,定旗手卫军士、力士俱红袢袄,其馀卫所袢袄如之。凡袢袄,长齐膝,窄袖,内实以棉花。二十六年,令骑士服对襟衣,便于乘马也。不应服而服者,罪之。”

可见,棉花已经被广泛应用与衣物的制作。

《农桑辑要》存本

评价

看完这篇文章,是不是对于中国古代的百姓衣着有了更加直观的了解。实际上,百姓们能穿什么衣服,主要是取决于当时的经济发展水平的。春秋战国时期,人们之所以只能穿皮裘御寒,是因为当时的中国尚没有造纸术,无法做出像唐朝一样到纸裘,只能以动物的皮毛简单发缝制一下,做成衣服。动物皮毛制作的衣物很是昂贵,下层百姓依旧买不起,所以他们便发明了袍子,在袍子中夹杂粗麻一类的东西,也能起到御寒的效果,深受隋唐两晋时期百姓的欢迎追捧。

而到了唐代,造纸术盛行,纸裘出现了,相比起袍子的制作,纸裘更加的便宜,而且方便,在纸裘中间夹杂上麻絮之类的东西后,保暖程度于袍子了相比,也差不了多少,所以纸裘便成为了平民百姓御寒的最佳之选,而皮裘则成为了王公贵族,富商大贾的专属衣物。

宋代的经济发展水平空前绝后,基本上人人都有存款,买上一两件衣物不成问题。而宋代随着棉花种植的普及,人们发现棉花轻、软且保暖性良好,价格又不贵,作为填充物正好合适。所以棉制的衣物被大量推广,军队之中下发的军服也是由棉花制成的,而且即使是普通的平民百姓,也能穿上棉衣御寒,不必在寒冬中挨冻了。”

俗言道:“一层棉顶十层单”,冬天就是该穿棉衣的季节了,自宋代之后,穿棉衣的习惯,一直延续至今,也没有发生过太大的改变。虽然在古代,平民百姓过不上李白诗中所写的“五花马,千金裘”的奢豪生活,但他们却总能在相应但时代,找到相应但御寒方法,廉价且实用,不得不为百姓的智慧所折服。

参考文献:《容斋三笔》、《明史》、《清实录乾隆朝实录》、《庄子集释》、《清史稿》等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

相关推荐

365bet亚洲真人网址 迪拜这么有钱,没什么没有遭到恐怖分子袭击?今天终于知道了
365bet亚洲真人网址 甲的成语

甲的成语

📅 07-01 👁️ 850
365bet亚洲真人网址 智能手环有哪些功能

智能手环有哪些功能

📅 06-28 👁️ 9652